服务电话

人们一直期望着有一种癌症疫苗能够出现,能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癌细胞。于是,科学家们尝试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测序,寻找高免疫原性的的新生抗原(Neoantigen),然后制成个性化的肿瘤疫苗,再注射到患者体内以激活免疫细胞,促使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。实验证明,新生抗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标靶,因为新生抗原只在肿瘤中有特异性表达,所以几乎不太可能诱导耐受性,损伤正常组织细胞。

新生抗原

个性化肿瘤疫苗

个性化肿瘤疫苗

新生抗原的肿瘤疫苗与其他抗癌药相区别的特点是“个性化”,也就是每个患者使用的疫苗都来自自体基因突变,各不相同,就如同中医所说的“因人而异”。这种方法最重要的基础是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,可以容易的针对患者进行全基因组和RNA测序,找出所有突变基因后通过复杂的计算,锁定最容易引发免疫反应的“靶点”,再以此设计疫苗对患者治疗。

新生抗原是仅在癌细胞上发现的蛋白质。由于它们具有来自癌细胞的独特性质,靶向它们可以让患者的免疫系统发现并攻击癌细胞,而不攻击健康细胞。

癌症是棘手的,因为异常细胞的快速生长往往可以绕过许多防御机制,不被免疫系统发现。新生抗原的免疫原性更强,我们可以把新生抗原想象成癌细胞表面的无线电天线,我们的目标是找到这些天线,并触发T细胞来攻击癌细胞。目前发现树突状细胞是自强的看远物质传导细胞,用树突状细胞接到T细胞,或者直接让T细胞携带新生抗原都是临床治疗的方法。

疫苗的诱导和递呈

除了产生最强免疫反应的新生抗原外,研究人员目前还在进行研究和评估新生抗原最有效的递呈路径。由于每种疫苗的生物学特性不同,每种疫苗平台都有其自身优缺点,但它们都试图利用新抗原来诱导抗肿瘤反应。

以下是用于新抗原疫苗研究的主要疫苗方法,有几个基于这些方法的早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。

疫苗的诱导和递呈

新生抗原癌症疫苗的使用

新生抗原癌症疫苗的使用

新生抗原疫苗是根据病人的具体肿瘤进行个性化接种的,虽然不同的公司在开发这些疫苗时会存在一些差异,但制造新生抗原疫苗往往按照以下步骤:

检查点抑制剂(如PD-1、PD-L1等)可以提高新生抗原疫苗的效率。上述疫苗与解除免疫抑制疗法(检查点抑制剂)联合。
正常情况下,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负责清除细菌、病毒和癌细胞等异物,而事实上,癌细胞可以带上“假面具”欺骗T细胞。这时抗癌免疫反应失效,T细胞无法清除癌细胞。
这就是检查点抑制剂发挥作用的地方。它可以阻止癌细胞“欺骗”T细胞,使T细胞正确识别和攻击癌细胞。这种疗法与新抗原疫苗进行联合,治疗效果更值得期待。

新生抗原癌症疫苗的研究进展

后面一篇是来自哈佛大学的Catherine J. Wu教授和David A. reardon教授领导的团队

后面一篇是来自哈佛大学的Catherine J. Wu教授和David A. reardon教授领导的团队。Catherine J. Wu教授正是去年7月发表的那篇针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新生抗原疫苗的领导者。这一次,她和她的研究团队,利用类似的方案,设计针对新生抗原的个性化疫苗,用来治疗难治性胶质瘤。他们招募了10名志愿者,2名患者由于特殊原因(找不到足够的新生抗原或者在制备新生抗原相关的个性化疫苗期间,疾病已经进展)退出了临床试验。最终只有8名患者,接受了个性化肿瘤疫苗治疗。治疗后,大多数患者体内均可观察到针对新生抗原的免疫应答,但是由于入组患者均为难治性胶质母细胞瘤,整体的客观疗效,仍有待提高。整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6.8个月,与历史记录基本吻合。此外,该临床试验入组患者病情较重,在接受个性化疫苗治疗期间,或长或短地都接受过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治疗,而地塞米松治疗会抑制抗癌免疫反应,这或许也是造成该临床试验疗效不如预期的原因之一。

新生抗原的未来

目前新抗原面临的挑战包括个性化疫苗的配方,以及制造过程中的时间滞后问题。

针对患者的肿瘤特征,每种疫苗都具有特异性,需要时间来提取肿瘤样本、预测哪些新抗原会刺激理想的免疫反应、研发疫苗,然后进行疫苗接种。随着这些流程的不断完善,未来这些时间线都可能会缩短。

到目前为止,业内只进行了小规模的临床试验,主要集中于高突变癌症,如黑色素瘤或非小细胞肺癌。随着制药公司和医疗机构加紧进行更多的第二阶段试验,证明各自疫苗的有效性,这一领域将成为更大的研究重点。

特别是,随着研究人员对新抗原了解的不断加深,结合手术、放疗、药物治疗的复合免疫疗法是高疗效治疗方法的大趋势。

我们也看到了操纵免疫细胞去寻找新抗原的不同方法。截至目前,研究主要集中在注射新抗原来刺激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这一点上,但也开始出现一些着眼于其他策略的新兴研究。

基因修饰型T细胞疗法提供了另一种靶向新抗原的方法,并可能与新抗原疫苗一起,作为一种双重疗法。

© 上海 火炻(上海)医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.
备案号:沪ICP备18023669号-1
特别声明:本平台提供之海外医疗协调服务非医疗行为,医疗服务由医疗机构提供。